消息專區

2023.06.17 喝水易嗆到、胖胖身材都可能是肌少症?專家:健康吃、快樂動 改善肌少症

福泰的身材也可能是肌少症族群?喝水容易嗆到可能是肌少症?隨著年齡增長,如何避免肌少症?專家化解迷思,教我們如何初步篩檢。只要健康吃、快樂動,人人都是「肌」智銀髮族
2023/06/17 06:00
肌少症影響的層面並不只有四肢的骨骼肌肌肉,也會影響到控制吞嚥動作的肌肉群,稱為「肌少症吞嚥困難」。圖/shutterstock

隨著年齡增長或糖尿病等慢性疾病,可能導致肌肉質量減少而發生「肌少症」,造成肌力下降、行動不便、甚至失能。醫師提醒,長者配合適當營養補充,包括足夠的蛋白質、鈣質、與維生素D,並經過持續運動復健治療,多數肌少症患者都能增強肌力及生活功能

不是瘦子專利 胖胖身材也可能是肌少症族群

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復健科主任楊蕙黛指出,多數肌少症的患者會出現體重下降、腿圍變細的情形,然而,有些患者看似肥胖,實際上卻是肌少症;楊蕙黛指出,雖然肌肉萎縮,但是取而代之的是脂肪組織堆積,因而形成所謂的「肌少性肥胖」

握力、起坐測試初步篩檢肌少症

如何知道自己是不是肌少症族群?臺北市社區營養推廣中心營養師王培竹指出,透過肌肉力量、質量及體能表現檢測,就可以確認診斷是否為「肌少症」。不過平常民眾可先自己初步做篩檢,透過簡單的小腿圍測量,如果男性小腿圍小於34公分、女性小於33公分,請進一步進行「握力」或「起坐」檢測。

「握力」的部分因為需要檢測器材,可以近一步到社區健康服務中心做測量,男性手握力必須≧28kg、女性≧18kg;而「起坐」則是可以自己在家裡測試,找一把固定的椅子,起立坐下5次,如果花費的時間≧12秒,就有「可能肌少症」的風險,建議可以到醫療單位進一步確認是否有肌少症。

男性手握力小於28kg、女性小於18kg,可能就有肌少症風險。圖/臺北市社區營養推廣中心提供

長者喝水常嗆到、吞嚥困難引起營養不良 可能導致惡性循環

楊蕙黛指出,肌少症影響的層面並不只有四肢的骨骼肌肌肉,也會影響到控制吞嚥動作的肌肉群;由於這些肌群的質量減少,沒有足夠的肌力來完成有效咀嚼和運送等吞嚥動作,便會產生吞嚥障礙,稱為「肌少症吞嚥困難」;吞嚥困難後續引發營養不良,又會惡化「肌少症」肌肉質量不足的狀況,形成一個惡性循環。

楊蕙黛說,在65歲以上年長的族群中,「肌少症吞嚥困難」的發生其實並不少見;除了吞嚥困難或嗆咳的症狀,嚴重時也可能會有聲音沙啞的現象。

對於「肌少症吞嚥困難」的處理,藉由肢體的物理與職能治療,以及個別的吞嚥復健訓練,增進四肢骨骼肌以及吞嚥肌群的肌耐力與協調性,強化吞嚥技巧,並視情況調整進食食物的質地,給予足夠的營養補充,也可以改善吞嚥進食的能力,避免落入上述「肌少症」的惡性循環之中

骨質疏鬆容易與肌少症共病

楊蕙黛表示,醫學研究發現,已知有「骨質疏鬆」的患者,同時也有「肌少症」的比例較一般人更高;更進一步也認為,「骨質疏鬆」與「肌少症」有協同以及共病之關係

假使有四肢瘦削或無力等疑似肌少症,或者合併有吞嚥困難的情況,建議可以到醫院進行相關的評估檢測,若確認診斷便可盡早進行復健治療;無論是「肌少症」或「肌少症吞嚥困難」,都有機會在復健治療後獲得不錯的進步

健康吃、快樂動 改善肌少症

王培竹指出,注重飲食,搭配運動,能有效改善肌少症。肌少症的飲食原則,足夠的熱量與蛋白質很重要,早晚一杯奶類可提供豐富的蛋白質及鈣質、豆魚蛋肉類也是富含蛋白質的食物,建議每一餐都要吃到,此外,維生素D對於肌肉維持也很重要,曬太陽、食物中的鮭魚、雞蛋、香菇都能攝取到豐富的維生素D

常有長者吃不下,或年紀越大吃越少。王培竹解釋,年紀大消化會變慢,腸胃蠕動也變慢,就會影響胃口,他建議食量較小的長者可以「少量多餐」,例如從「每日三餐」改為「三餐三點心」,讓一天需要的熱量及營養還是能吃到。

王培竹提醒,如果吃完飯都不動,消化也會跟著變差,此外,因為運動跟肌力有關,平常在家就可以做彈力帶、舉水瓶等阻力運動養肌肉,如果都不動,肌肉自然就會老化而流失。他建議,飯後休息一下,再活動一下,可以促進腸胃蠕動、促進食慾,又可養肌肉,透過生活習慣的調整,吃得好、養成運動習慣,避免肌少症上身

多運動可以養肌力,減少肌少症風險。圖/臺北市社區營養推廣中心提供

〔陸子初/台北報導〕
(相關參考資訊 【得麗】阿雅德娜【金石】膠原蛋白晶凍【金石】滴雞精【得麗】DL.S雪力旺
(以上圖檔及內容引用民報)
(以上廣告由民報提供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