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聞專區
焦點新聞
2022.08.23
余苑綺病逝》大腸直腸癌年輕化! 醫示警:「這些」前兆是警訊
余苑綺對抗大腸直腸癌8年,(21日)不敵病魔,享年39歲。(資料照)
余天二女兒余苑綺對抗大腸直腸癌8年,歷經70次化療,上週四(18日)病情惡化住院,可惜最終仍不敵病魔,(21日)離開人世,享年39歲。對此,醫師提醒,大腸直腸癌有逐漸年輕化,若本身家中有大腸癌的遺傳性疾病、喜歡高熱量、高脂肪、低纖維飲食、抽菸、喝酒等都是大腸直腸癌好發的高風險族群。
大腸癌在台灣是最常見的癌症之一,發生大腸癌的人數年年攀升,根據國健署癌症登記報告,民國108年發生大腸癌(包含結腸、直腸、乙狀結腸連結部及肛門,不含原位癌)者有17,302人,佔所有癌症發生人數的14.3%,發生率的排名於男性為第1位、女性為第3位;當年因大腸癌死亡人數有6,436人,占全部惡性腫瘤死亡人數的12.81%,於男性為第3位、女性為第3位。
新竹馬偕紀念醫院大腸直腸外科醫師林秉緯在臉書粉專「新竹馬偕紀念醫院」發文指出,大腸癌發生的主要原因跟年齡增長、運動、飲食、生活習慣以及遺傳等因素有關,且有95%以上的大腸癌都是從腺癌,也就是從息肉所變成的,而要從一個良性的息肉演變成惡性腫瘤,通常需要很長一段時間,也因此超過9成以上大腸癌的患者都是在50歲以上。
遺傳、飲食不良都是直腸癌好發族群
林秉緯表示,近年來逐漸觀察到患病年齡有年輕化趨勢,越來越多30至40歲左右的病人被診斷出大腸癌,因此要知道自己是不是高風險族群很重要,像是若家中有家族性腺瘤息肉症候群、遺傳性非息肉大腸直腸癌等患者,或是本身罹患潰瘍炎性大腸炎、克隆氏腸炎、骨盆腔曾接受放射線治療、曾罹患過大腸癌之痊癒患者,另外還有像是50歲以上病患,以及本身喜歡高熱量、高脂肪、低纖維飲食、抽菸、喝酒等都是大腸癌好發的高風險族群。
林秉緯進一步說,大腸直腸癌發生初期通常沒有明顯症狀,容易疏忽或遺漏,如果發現排便習慣有改變持續超過2週以上,或是間歇性便秘、腹瀉、便便顏色、型態改變如排出混有寫的血便、持續排出像鉛筆一樣的細長便、黏液便以及不規則腹痛、腹脹、體重減輕、食慾變差、上完廁所仍有便意、不明原因貧血等這些都可能是早期大腸直腸癌的警訊,所以應該提高警覺及早就醫檢查,以免錯失治療的黃金時期。
林秉緯表示,國健署有補助50歲以上至74歲的民眾,每2年1次免費的定量免疫法來分析糞便的潛血檢查,且透過定期的篩檢,若發現有陽性個案,就會建議及早做大腸鏡的檢查,另外像是直腸指診、其他相關的大腸鏡檢查等都是診斷大腸癌最直接、完整的檢查。
遠離危險因子 定期篩檢
林秉緯提醒,若民眾日常想做大腸癌預防措施,建議飲食要均衡、多吃蔬果、增加膳食纖維攝取、減少加工食品、避免高溫高油、養成運動習慣、定期篩檢、控制體重以及拒絕菸、酒、檳榔等危險因子,就能達到預防大腸癌發生率。
〔健康頻道/綜合報導〕
(相關參考資訊【金石】健康100高纖包、【金石】Q10輔酶 )
(以上圖檔及內容引用自由健康網)
(以上廣告由自由健康網提供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