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聞專區
焦點新聞
2022.09.10
健康網》剛吃飽怎麼又餓了? 營養師分享7個飢餓感原因
營養師提醒,先分清楚是真的肚子餓,還是嘴饞,如果是肚子餓,可能是食物多元性不足或高GI食物吃過多,如果是嘴饞想吃,可能是睡眠不足或壓力過大,需要好好放鬆紓壓;圖為情境照。(圖取自freepik)
明明都吃差不多的份量,為什麼有人很快就肚子餓,有人卻可以飽到下一餐呢?營養師分享7個導致飢餓感原因,並提醒先分清楚是真的肚子餓,還是嘴饞,如果是肚子餓,可能是食物多元性不足或高GI食物吃過多,如果是嘴饞想吃,可能是睡眠不足或壓力過大,需要好好放鬆紓壓。
營養師彭逸珊在臉書粉專「愛健康營養師 珊珊」發文指出,食物選擇固然重要,而像是壓力過大、睡眠不足、飲食多元性不足、高GI食物過多、狼吞虎嚥、邊吃飯邊做事、疾病影響等原因,都可能會影響飢餓程度。
如果真的想吃點心怎麼辦?彭逸珊表示,先分清楚是真的肚子餓,還是嘴饞,如果是肚子餓,建議回頭審視前一餐,可能是食物多元性不足或高GI食物吃過多,如果是嘴饞想吃,可能是睡眠不足或壓力過大,需要好好放鬆紓壓,只要願意調整,不管是哪一種都有相對應的方法。
另外,國健署也曾分享3款營養點心:
●燕麥堅果餅乾:用湯匙就可將熟香蕉壓成泥,混合燕麥片、南瓜籽等材料成糰後,戴上手套整成圓餅狀。燕麥片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群,助於調節新陳代謝、增強免疫力。南瓜籽增添口感外更能補充礦物質鋅,幫助抗發炎。
●馬鈴薯披薩:切好馬鈴薯厚片取代餅皮,再鋪上色彩豐富的餡料和起司絲,餡料可加入洋蔥、胡蘿蔔、花椰菜等蔬菜,或用冷凍蔬菜代替,攝取足夠的膳食纖維有助於保護腸黏膜細胞,以及調節腸內細菌,維持腸道健康。
●五榖黑豆飯糰:材料選用黑豆、毛豆、黃豆等乾燥豆類,是絕佳的植物性蛋白質來源。建議每餐攝取約1個手掌心大小的豆魚蛋肉類食物,足夠的蛋白質是構成免疫細胞的重要原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