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聞專區 焦點新聞

2024.07.22 【民報農民曆-大暑1】 中醫師提醒寒涼冰飲別過量 消暑食物食補這樣吃

 
「大暑」是24節氣中夏季的最後一個節氣,此時是天氣最酷熱的時刻。圖片設計/佳佳

宜:健脾祛濕

忌:過量寒涼

 

「大暑」是24節氣中的第12節氣,也是夏季的最後一個節氣。此時是天氣最酷熱的時刻,不過古諺說道:「大暑要熱透,才有好年冬」,表示大暑要炎熱,才象徵四時運轉有其分。

 

而在「小暑大暑,有米也懶煮」的炎熱天氣中,清熱消暑相當重要,但中醫師也提醒大家,要注意寒涼食物不要攝取過量,否則會損傷「脾」氣,造成消化功能下降,也會增加體內濕氣,因此「健脾祛濕」是這時的養生重點。而在古時,大暑有「曬伏薑、喝伏茶、燒伏香」的習俗,用曬薑片、喝中草藥茶、燒香祈求百穀豐登及用藥香燻烤特定穴位的方式,度過炎熱三伏天。此外「大暑」通常落在農曆6月15日前後,這個一年過一半的時候被俗稱為「半年節」,有些地方有吃「半年圓」的習俗,用糯米磨粉加紅麵搓成的「半年圓」,拜神祭祖後與家人一起吃,有著象徵團圓與甜蜜的寓意。

 

另外俗諺「大暑吃鳳梨」,是指大暑前鳳梨不酸,正是品嚐的時機。.

7月22日迎來夏季最後一個節氣「大暑」,也是天氣達到酷熱高點的時刻。中醫師特別提醒民眾,不要因太熱大口灌冷飲、吃冰等,飲食上可選擇一些清熱的食材,但注意不要攝取過量,吃進過多寒涼的食物,反而容易增加體內濕氣,造成失眠煩躁、易腹瀉等症狀。

清熱消暑、健脾祛濕 是大暑養生重點

樂生療養院中醫師莊惠喬指出,中醫講究順應四時節氣的氣候特點來養生,小暑到立秋之間稱為長夏,中醫有「脾主長夏」、「長夏主濕」的說法,濕為長夏的主氣,因此這個時節除了要注意「清熱消暑」外,此時最重要的養生重點就是「健脾祛濕」

酷熱的天氣要嚴防中暑,由於炎熱的天氣易損傷人體陽氣,提醒大家要避免在正午太陽大時出門,出門也要做好防曬,更重要的是,一定要記得多補充水份預防中暑。

炎炎夏日,民眾常常出汗後進出冷氣房,一口渴就喝了很多冰水,或吃了冰冷的食物想降暑氣,然後自覺有感冒症狀,莊惠喬說,之所以有這樣的情形,其實是受到暑氣又夾濕邪所致。在氣候炎熱時,許多然喜歡喝冷飲以及吃寒涼的食物,過量的寒涼易損陽氣,導致身體出現外熱內寒、上盛下虛的症狀,如:失眠煩躁、精神昏沉、咽痛口渴、易腹瀉、疲倦乏力等。要注意的是,有時夏天沒做好養生,冬天就容易有鼻敏感、反覆感冒、怕冷虛弱,關節疼痛等狀況。

消暑食材適量吃 吃冰建議加薑水

但若真的好熱,什麼方式能解暑呢?瀚威中醫診所中醫師李一宇表示,想消暑有其實更養生的方式,可以吃一些清涼但較健康的食物,包括:吃西瓜、梨子等當季涼性蔬果;喝綠茶,綠茶有清熱消暑的作用;吃苦瓜,本身有清熱解毒的效果;冬瓜,不管是直接吃或是做成冬瓜茶,都有解渴消暑的效果;仙草,本身就是消暑飲料,有清熱利濕的效果。其他像是:海帶、茄子、黑木耳、薏仁等食物,都具有清熱的效果,適合在大熱天食用。

不過李一宇提醒大家,消暑清熱的東西本身就比較寒,如果本身消化不良容易拉肚子、糞便比較軟或多水的人,不宜吃太多,不然會讓腹瀉情形更加嚴重。另外如果真的因為太過炎熱瘋狂想吃冰,他建議可以用薑這樣比較溫性的食物來中和調配,在料理時加一點薑,或淋一些薑水。

濕上加濕 損傷脾氣、消化功能下降

消暑的同時,一定要要注意保護脾胃功能、去除體內濕氣。莊惠喬表示,中醫所說的「脾」與西醫不同,中醫的脾主運化,「運化」指對體內養分的消化、轉換和運送,而濕氣易損傷脾臟的陽氣,寒涼食物吃多了,容易損傷脾氣,消化吸收功能下降,運化水濕的功能減弱,會進一步加重體內濕氣的增長。李一宇也指出,若失太多冰冷食物,加上夏季午後常有的西北雨,空氣濕度高,除了產生消化不良、胃脹氣狀況外,也可能因「濕上加濕」,造成拉肚子、濕疹的症狀,或造成人倦怠的情形。

因此除了上述一些消暑的食物之外,夏天若想要食補養生,重點要放在注重健脾祛濕上,莊惠喬表示,四神湯在這個季節就是很棒的食補藥膳。

◎健脾祛濕四神湯

材料:

茯苓25克、山藥25克、芡實25克、蓮子25克、生薑20克、豬腸或豬肚500克、米酒和鹽巴適量

作法

將茯苓、山藥、芡實、蓮子洗淨後浸泡30分鐘左右;將生薑洗淨、切片備用。

將豬腸或豬肚加入薑片、米酒汆燙約 30 分鐘,撈出備用。

將所有食材放入鍋中,加水大火煮滾,再中小火燉煮 60 分鐘左右,加入適量鹽巴、米酒調味即完成。

功效:

芡實:味甘,性平。能補脾止瀉,除濕止帶。

蓮子:味甘微澀,性平、肺、腎經。能益氣養陰,固精止帶。

茯苓:性平、味甘淡,入心、脾、肺經。能利水滲濕,健脾安神。

山藥:味甘,性平;歸脾、肺、腎經。有補脾養胃的功用

莊惠喬提醒,四神湯是平補的藥膳,適合脾虛濕盛者,虛寒體質或燥熱體質皆可以適量服用。倘若正處於急性感染或急性腸胃炎而引起的泄痢則不建議服用;另孕婦也須注意市售四神湯是否另有添加酒或薏仁等食材。

她進一步指出,除上述四味藥材外,還可加入薏仁,薏仁除了利水祛濕之外,還可以清熱,適合台灣的濕熱氣候使用。此外,四神湯除了傳統食材之外,還可以加一味食材「冬瓜」,依據「本草綱目」記載,冬瓜具有「清熱利水,解暑熱,消熱痰、止咳嗽」的效果,而且它的皮、籽、肉皆可入藥,如要加強解暑清熱、利尿、消水腫作用,連皮煮湯更好。